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

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可分为 ** 萌发初期(异养阶段)和幼苗形成后(自养阶段)** 两个阶段,具体变化如下:
一、萌发初期(无光合作用,依赖储存有机物)
1. 有机物总量减少
- 原因: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呼吸作用(主要是有氧呼吸)强烈激活,储存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释放能量供细胞分裂、生长及代谢使用。此阶段无光合作用,有机物净消耗。
- 储存部位:双子叶植物(如大豆)主要储存在子叶中,单子叶植物(如小麦)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2. 有机物种类增加
- 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
- 淀粉 → 葡萄糖(淀粉酶作用);
- 脂肪 → 甘油 + 脂肪酸(脂肪酶作用),进一步转化为糖类;
- 蛋白质 → 氨基酸(蛋白酶作用),用于合成新的结构蛋白或酶。
- 中间代谢产物积累:如丙酮酸、ATP、核苷酸等,参与细胞分裂和组织构建。
3. 能量转化
- 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 ATP 中的活跃化学能及热能,支持幼苗形态建成(如胚根突破种皮、胚轴伸长)。
二、幼苗形成后(开始光合作用,转向自养)
1. 有机物总量开始增加
- 当幼苗长出绿叶并见光后,光合作用启动,叶片通过叶绿体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
- 此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逐渐超过呼吸作用消耗的量,有机物总量转为净增加。
2. 代谢重心转变
- 从 “分解储存有机物” 转为 “光合作用合成 + 少量分解自身有机物”,幼苗进入自养阶段。
关键总结
阶段 | 有机物总量变化 | 主要代谢过程 | 能量来源 |
---|---|---|---|
萌发初期 | 减少 | 储存有机物分解(呼吸作用为主) | 种子储存的有机物 |
幼苗形成后 | 增加 | 光合作用合成 + 呼吸作用消耗 | 光能(光合作用) |
特殊情况
- 无氧条件:若萌发时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多数植物)或乳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能量利用率低,可能导致幼苗生长不良。
- 不同种子的差异:含脂肪多的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先将脂肪转化为糖类,耗氧量大;含淀粉多的种子(如小麦)分解直接且迅速。
总之,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本质是从 “消耗储存有机物维持生命” 到 “通过光合作用自主制造有机物” 的过渡,体现了植物从异养到自养的关键转变。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大丽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上一篇:送女友33朵玫瑰花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