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花卉

贵州攀爬树藤植物有哪些品种

时间:2025-04-29作者:admin分类:花卉浏览:4评论:0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与亚热带湿润气候交织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攀爬树藤植物资源,涵盖观赏、药用、经济等多种类型。以下从地理适应性、生态功能、应用价值等角度系统梳理贵州的主要攀爬树藤植物:

一、典型观赏类藤本植物


1. 紫藤(Wisteria sinensis)


  • 分布:全省各地广泛栽培,尤其在黔中、黔北地区的公园、庭院常见。
  • 特征:春季开紫色或白色花序,藤蔓缠绕能力强,适合棚架、花廊造景。其根系发达,能适应贵州酸性土壤。
  • 应用:贵阳黔灵山公园、花溪公园均有大型紫藤花架,春季形成 “紫色瀑布” 景观。

2. 铁线莲(Clematis spp.)


  • 分布:黔东南、黔南山区野生种较多,如梵净山、雷公山等地。
  • 特征:耐寒耐旱,花朵颜色多样(白、粉、紫),可攀援岩石或乔木。部分品种如 “转子莲” 适应喀斯特石山环境。
  • 应用:贵州植物园引种栽培多个园艺品种,用于垂直绿化。

3. 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 分布:全省城乡常见,尤其在贵阳、遵义等城市墙面、山体护坡广泛应用。
  • 特征:吸附能力强,夏季覆盖墙面可降温 5-8℃,秋季叶片变红,兼具生态与观赏价值。
  • 生态价值: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爬山虎能有效固土保水,促进植被恢复。

二、药用与经济类藤本植物


1.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 分布:黔西南、安顺、毕节等地规模化种植,如安龙县为全国金银花主产区之一。
  • 特征:花蕾清热解毒,适应贵州多雨气候,可缠绕灌木或搭架栽培。2023 年贵州金银花产量占全国 15%,主要用于制药和茶饮。
  • 经济价值:剑河县的 “剑河钩藤” 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销售额超 2 亿元。

2.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 分布:黔东南雷公山、武陵山区的林下阴湿处。
  • 特征:根、茎含雷公藤甲素,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毒性较强需专业加工。贵州雷公藤人工种植面积已达 5000 亩。

3. 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


  • 分布:全省山地均有野生,黔西南、黔南人工栽培较多。
  • 特征:块根入药,藤茎(夜交藤)安神助眠。贵州何首乌因土壤富含矿物质,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其他产区。

三、喀斯特特有藤本植物


1. 贵州链珠藤(Alyxia kweichowensis)


  • 分布:黔南平塘、册亨等地的喀斯特疏林,海拔 350-800 米。
  • 特征:夹竹桃科攀援灌木,叶对生,核果球形,花期 7 月。因栖息地破碎化,被列为省级保护植物。

2. 瘤果紫玉盘(Uvaria kweichowensis)


  • 分布:黔西南山地林谷,模式标本采自册亨。
  • 特征:番荔枝科藤本,果实具瘤状凸起,耐贫瘠,是喀斯特森林的指示物种。

3. 盾叶菝葜(Smilax weniae)


  • 分布: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 年新发现物种。
  • 特征:菝葜科藤本,叶片盾状着生,仅在 3 个分布点发现不足百株,亟需保护。

四、经济作物与水果类藤本


1. 猕猴桃(Actinidia spp.)


  • 分布:修文、水城、遵义等地,贵州是中华猕猴桃原产地之一。
  • 特征:攀援藤本,果实富含维生素 C。修文县 “贵长猕猴桃” 获国家地理标志,种植面积超 15 万亩。

2. 葡萄(Vitis vinifera)


  • 分布:赤水、罗甸等地,利用喀斯特山地发展山地葡萄园。
  • 特征:赤水河谷的 “红提” 葡萄因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高,年产量达 10 万吨。

3. 瓜蒌(Trichosanthes kirilowii)


  • 分布:黔中、黔北地区,根(天花粉)、果实入药。
  • 特征:葫芦科藤本,耐阴湿,在喀斯特洼地广泛种植,亩产值超 5000 元。

五、生态修复先锋藤本


1. 葛藤(Pueraria montana)


  • 分布:全省荒坡、石漠化区域。
  • 特征:豆科藤本,根系固氮能力强,3 年即可覆盖裸露岩石,常用于石漠化治理工程。

2. 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


  • 分布:贵阳、安顺等城市立体绿化。
  • 特征:吸附攀援,耐寒耐旱,秋季红叶景观显著,是垂直绿化的优选树种。

六、贵州藤本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1. 保护现状

    • 茂兰保护区保存了喀斯特原生藤本群落,如荔波球兰、石山胡颓子等特有种。
    • 富宁藤(国家 II 级保护)时隔 20 年在开阳再次发现,凸显贵州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2. 开发建议

    • 药用产业化:扩大金银花、钩藤种植规模,建设 GAP 基地。
    • 观赏园艺:开发铁线莲、紫藤等品种的盆栽与鲜切花市场。
    • 生态修复:推广葛藤、爬山虎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


七、贵州藤本植物分布区域差异


区域代表藤本植物生境特征
黔东南雷公藤、五叶木通、鸡血藤常绿阔叶林、沟谷阴湿处
黔南贵州链珠藤、瘤果紫玉盘、盾叶菝葜喀斯特峰丛洼地、石灰土
黔西南金银花、瓜蒌、猕猴桃干热河谷、山地坡地
黔中紫藤、爬山虎、何首乌城市绿地、人工林
黔北葡萄、葛藤、扶芳藤丹霞地貌、紫色土

八、特色藤本植物案例


  • 扁担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葡萄科藤本,老茎开花结果,多见于黔西南喀斯特森林,果实可食用。
  • 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卫矛科常绿藤本,耐阴湿,常用于贵州寺庙、古建筑的墙面绿化,兼具药用价值。
  • 贵州醉魂藤(Heterostemma esquirolii):夹竹桃科藤本,分布于黔中、黔西山地,全株可入药治疗风湿。

贵州的攀爬树藤植物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丰富资源。未来需在保护原生种质的基础上,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藤本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