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木业

植物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时间:2025-04-29作者:admin分类:木业浏览:4评论:0

植物病原物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 主动传播被动传播 两大类,其中被动传播是更为常见和重要的传播途径。以下是具体分类及说明:

一、主动传播(自主移动)


病原物自身通过结构或机能实现短距离移动,传播能力有限:

  1. 真菌

    • 菌丝体或菌索在土壤、植物表面或组织内延伸生长。
    • 某些真菌的游动孢子(如卵菌)借助鞭毛在水中游动。

  2. 细菌

    • 借助鞭毛在湿润环境(如植物表面水膜)中短距离移动。

  3. 线虫

    • 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蠕动,寻找宿主植物根系。


二、被动传播(依赖外界因素)


病原物借助自然动力、生物媒介或人类活动进行长距离扩散,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方式:

(一)自然因素传播


  1. 风力传播(气传)

    • 真菌孢子:如白粉菌的分生孢子、锈菌的夏孢子等,体积轻小,可随风扩散至数十公里(如小麦锈病)。
    • 病毒:部分病毒通过气溶胶(如烟草花叶病毒)或依附于尘埃随风传播。
    • 细菌:较少依赖风力,仅少数细菌(如梨火疫病菌)的菌体可随风雨飞溅传播。

  2. 雨水与灌溉水传播(水传)

    • 雨滴飞溅:冲刷植物表面的病原物(如真菌孢子、细菌),使其传播至邻近植株(如番茄早疫病)。
    • 流水扩散:土壤中的病原物(如疫霉菌、腐霉菌)随灌溉水或地表径流传播,污染下游农田(如黄瓜疫病)。
    • 介体传播:雨水携带病原物进入植物伤口或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

  3. 生物媒介传播(生物介体)

    • 昆虫传播

      • 刺吸式昆虫:蚜虫、叶蝉等传播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植原体(如枣疯病)。
      • 咀嚼式昆虫:甲虫、蝶蛾幼虫等通过取食造成伤口,带入病原物(如蛴螬传播根腐病菌)。

    • 其他生物

      • 线虫、螨类:传播病毒(如烟草环斑病毒)或携带真菌(如松材线虫传播松材萎蔫病菌)。
      • 鸟类、蜗牛:取食病果或病叶后,通过排泄物或体表黏附传播病原物。


  4. 土壤与粪肥传播(土传 / 粪传)

    • 土壤传播:病原物在土壤中存活(如枯萎病菌、立枯丝核菌),通过根系接触或土壤翻耕扩散(如棉花枯萎病)。
    • 粪肥传播:未腐熟的有机肥中含有的病原物(如菌核、虫卵)随施肥进入农田(如十字花科根肿病菌)。


(二)人为因素传播


  1. 种苗与农产品调运

    • 携带病原物的种子、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跨区域运输,导致病害远距离扩散(如柑橘黄龙病随苗木传播)。
    • 带病农产品(如果实、块茎)储存或运输时,病原物可继续侵染或污染健康产品(如马铃薯晚疫病)。

  2. 农事操作

    • 工具传播:修剪、嫁接工具未消毒,携带病毒(如葡萄扇叶病毒)或真菌(如炭疽病菌)。
    • 人为接触:田间劳作时,人体或衣物黏附病原物(如病毒病通过手接触传播)。
    • 灌溉与施肥:漫灌或未腐熟有机肥带入病原物(如根结线虫随灌溉水扩散)。


三、特殊传播方式


  • 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实现高频次短距离传播,通过有性孢子(如卵孢子)抵抗不良环境并长期传播。
  • 伤口入侵传播:部分病原物(如病毒、细菌)依赖机械损伤、虫害或冻害形成的伤口侵入,随植物汁液扩散(如桃树流胶病菌)。

总结


植物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多样,自然因素(风、水、生物)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其中 被动传播 是病害流行的关键。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如检疫种苗、消灭媒介昆虫、改进农事操作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