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黄花梨为什么叫降香黄檀
海南黄花梨被称为 “降香黄檀”,其名称的由来与植物学分类、木材特性及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这一名称的渊源:
一、植物学分类的科学依据
- 属名 “黄檀” 的由来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属于豆科黄檀属(Dalbergia),该属名源自 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达尔伯格(Nils Dalberg)的姓氏。黄檀属约有 250 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共同特征是木材坚硬、纹理细密,部分种类具有香气。因此,“黄檀” 作为属名,直接体现了该树种的分类学归属。
- 种加词 “降香” 的含义
种加词 “odorifera” 在拉丁语中意为 “散发香气的”,精准概括了海南黄花梨最显著的特征 —— 其心材在加工或燃烧时会散发出浓郁的辛辣香气。这种香气源于木材中的挥发性油脂(如黄檀素),不仅具有驱蚊防虫的功效,还被传统医学用于理气止痛、化瘀止血。中文将 “odorifera” 译为 “降香”,既保留了对香气的描述,又融入了文化内涵:“降” 字在汉语中有 “散发” 之意,而 “香” 则直接指向其芬芳特性。
二、历史文化中的名称演变
- “黄花梨” 与 “降香黄檀” 的关联
“黄花梨” 是海南黄花梨的常用名,但其学名 “降香黄檀” 更早见于文献。明代《格古要论》记载海南黄花梨 “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此处的 “降真香” 是另一种香料植物,但二者香气相近,故民间逐渐将海南黄花梨称为 “降香木” 或 “降香黄檀”。
至清代,“黄花梨” 这一名称开始流行,可能与木材颜色(心材呈黄褐色至红褐色)及纹理(如 “鬼脸”“狸斑”)有关。不过,“黄花梨” 并非科学名称,而是商品名或俗称,其学名仍以植物分类学中的 “降香黄檀” 为准。
- 与其他 “花梨木” 的区分
历史上,“花梨” 一词曾泛指多种黄檀属木材,如海南黄檀(Dalbergia hainanensis)、花榈木(Ormosia henryi)等。为避免混淆,海南黄花梨在分类学上被单独命名为 “降香黄檀”,以强调其独特的香气和地理分布(仅产于中国海南)。此外,海南民间还以 “花梨母” 指代降香黄檀,以区别于其他 “花梨公” 树种。
三、木材特性与经济价值的体现
- 香气的实用价值
降香黄檀的香气不仅是其名称的来源,也决定了其经济价值。在明清时期,黄花梨家具因香气宜人、纹理优美而成为皇室贵族的象征,甚至被赋予 “木中黄金” 的美誉。现代研究表明,其香气具有镇静安神、抗菌消炎的作用,因此被用于制作香料、药材及高端工艺品。
- “降香” 在中药中的应用
降香黄檀的心材是传统中药 “降香” 的来源,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胸胁疼痛等症。《本草纲目》记载其 “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进一步强化了 “降香” 这一名称的药用内涵。
四、学名与俗名的关系
- 学名的权威性
“降香黄檀” 是国际通用的科学名称,由植物学家陈焕镛(T. C. Chen)于 1963 年正式命名。这一名称明确了其分类地位(豆科黄檀属),并通过拉丁学名Dalbergia odorifera确保了全球范围内的唯一性和准确性。
- 俗名的文化意义
“海南黄花梨” 作为俗名,反映了其产地(海南)和外观特征(黄色、花纹如梨)。尽管 “黄花梨” 与 “降香黄檀” 在字面上存在差异,但二者指向同一树种,只是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地域和商品属性,后者强调科学分类和香气特性。
五、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降香黄檀因过度采伐已濒临灭绝,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名称 “降香黄檀” 不仅承载着自然科学的信息,更提醒人们保护这一珍稀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学名,科学家和保护机构能够准确识别和研究该物种;而通过俗名,公众得以了解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总结
海南黄花梨被称为 “降香黄檀”,是植物学分类、木材特性与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 “黄檀” 体现了其所属的豆科黄檀属;
- “降香” 源自其独特的香气及药用价值;
- “海南黄花梨” 则是地域特征与商品属性的结合。
这一名称体系既符合科学规范,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木材的审美与实用认知,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历史的重要符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鸵鸟苗的价格价格多少钱一只
上一篇:简述花卉在园林中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