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花卉

被誉为国色天香的花是什么花

时间:2025-04-28作者:admin分类:花卉浏览:3评论:0

被誉为国色天香的花是什么花

被誉为 “国色天香” 的花是牡丹。这一美誉源自唐代诗人李正封的《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诗句以 “国色” 形容牡丹的绝世姿色,以 “天香” 赞誉其馥郁香气,二者合一成为牡丹的专有形容词。唐文宗曾在赏牡丹时引用此句,称其 “尽善尽美”,此后 “国色天香” 便成为牡丹的代名词。

牡丹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1. 历史渊源与皇家推崇
    牡丹在中国已有 1500 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唐代时被尊为 “花中之王”,刘禹锡的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生动描绘了当时洛阳全城赏牡丹的盛况。武则天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虽真实性存疑)更赋予其不畏强权的品格,使其成为刚正不阿的象征。明清时期,故宫、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均以牡丹为核心景观,康熙、雍正等帝王更以诗词盛赞其 “天下无双品”。

  2. 艺术与文学中的牡丹
    牡丹的雍容华贵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李白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 以牡丹喻杨贵妃之美,白居易的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则刻画了民众对牡丹的痴狂。宋代欧阳修所著《洛阳牡丹记》是中国首部牡丹专著,系统记录了牡丹的品种、栽培技术及文化意义。此外,牡丹还频繁出现在绘画、陶瓷、刺绣等传统艺术中,成为富贵吉祥的视觉符号。

  3. 现代国花之争与产业价值
    牡丹长期以来是中国国花的热门候选。2019 年故宫举办的 “国色天香 —— 紫禁城里赏牡丹” 展览,精选 70 种菏泽牡丹,展示其在当代的文化影响力。除观赏价值外,牡丹的根皮(丹皮)是传统中药,具有凉血祛瘀、抗菌消炎等功效,安徽铜陵的 “凤丹” 更是丹皮中的上品。如今,牡丹产业已延伸至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如牡丹花瓣可酿酒、制羹,体现了其多元价值。


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智慧


  • 形态特征:牡丹为落叶灌木,花径可达 30 厘米,花瓣颜色丰富,以黄、绿、黑等稀有色系为贵。其叶片为二回三出复叶,枝干粗壮,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
  • 生长习性:牡丹耐寒耐旱,需经历 2-3 个月的低温春化才能开花,这一特性使其在华南地区难以适应。古人通过 “牡丹台”(地势高燥、侧方遮阴)等设计,巧妙解决了排水与光照问题。
  • 品种培育:中国牡丹品种繁多,如 “魏紫”“姚黄” 等传统名品,以及 “紫斑牡丹”“枯枝牡丹” 等传奇变种,反映了千年来的人工选育智慧。

其他花卉的误解与辨析


尽管 “国色天香” 有时被泛用,但在传统文化中,这一成语仅指牡丹。例如:

  • 梅花:象征高洁,但以 “暗香” 著称,与 “天香” 无关。
  • 荷花:被誉为 “花中君子”,但侧重 “出淤泥而不染” 的品格,与 “国色” 无直接关联。
  • 芍药:常与牡丹并称 “花中二绝”,但芍药为草本植物,香气较淡,文化地位稍逊。

结语


牡丹以其 “国色天香” 的特质,不仅是自然美的典范,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繁荣、富贵、气节的追求。从唐代的宫廷到现代的园林,从诗词歌赋到日常生活,牡丹始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符号。正如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言:“牡丹,花王也。” 其地位与美誉,历经千年而不衰。

被誉为国色天香的花是什么花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