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种中丁布含量最高

时间:2025-04-17作者:admin分类:资讯浏览:2评论:0

在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种中,丁布(DIMBOA)含量较高的品种通常具有更强的天然抗虫能力。丁布是一种苯并恶嗪类次生代谢物,通过抑制玉米螟幼虫的取食和生长发育发挥作用。以下结合最新研究和品种特性,梳理丁布含量较高的抗虫玉米品种及其应用特点:

一、丁布含量较高的抗虫玉米品种


  1. 登海 662

    • 丁布含量:在 11 个供试品种中,登海 662 的丁布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如德单 5 号、隆玉 602 等)。
    • 抗虫性:丁布含量与玉米螟抗性呈正相关,登海 662 对玉米螟的抗性表现优异。
    • 应用区域:适合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具有高产、抗倒伏等特点。

  2. 农大 368

    • 丁布含量:在黄化幼苗中,农大 368 的丁布含量可达 1.220 mg/fwg,是供试品种中最高的。
    • 抗虫性:虽未直接提及抗玉米螟,但高丁布含量表明其潜在抗虫能力。
    • 注意事项:丁布含量受生长阶段影响,黄化幼苗的丁布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幼苗,实际应用中需考虑田间条件。

  3. 京科 968

    • 抗虫性:高抗玉米螟,对红蜘蛛等害虫具广谱抗性。
    • 丁布含量:虽未直接测定,但抗虫机制可能与丁布相关,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 应用区域:全国春玉米主产区,适应性广,累计推广超 1 亿亩。

  4. 德单 5 号

    • 抗虫性:审定公告显示高抗玉米螟。
    • 丁布含量:在 11 个品种中丁布含量相对较低,可能依赖其他抗虫机制(如形态抗性或次生代谢物协同作用)。
    • 应用区域:适宜河南、山东等夏玉米区,耐密植。


二、丁布的抗虫机制与影响因素


  1. 拒食与生长抑制:丁布通过抑制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和消化酶活性,导致幼虫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甚至畸形。
  2. 诱导防御反应:玉米螟取食后,丁布合成被激活,形成系统性抗虫响应。
  3. 环境与遗传调控

    • 环境因素:干旱、高温可能影响丁布含量,需结合栽培管理优化。
    • 遗传多样性:不同品种的丁布合成受基因调控,如 ZmMPK6 和乙烯信号通路负调控丁布积累。


三、品种选择与应用建议


  1. 优先选择高丁布品种

    • 登海 662:丁布含量最高,适合需高效抗虫的区域。
    • 农大 368:黄化幼苗丁布含量突出,可用于特定研究或育种材料。

  2. 结合其他抗虫技术

    • 转基因抗虫玉米:如浙大瑞丰 8、ND207 等,通过 Bt 蛋白实现高效抗虫,与丁布协同作用可提升防控效果。
    • 混播策略:将高丁布品种与非抗虫品种混播,降低害虫产卵偏好。

  3. 关注品种审定与适应性

    • 抗虫品种需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如京科 968、登海 605 等。
    • 考虑区域气候、土壤条件,避免单一品种连续种植引发抗性衰退。


四、最新研究进展


2025 年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展示了 “抗虫的丁布玉米”,其丁布含量显著提升,但具体品种名称和数据尚未公开。这类新品种可能结合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优化丁布合成通路,为玉米螟防控提供新选择。

总结


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种中,登海 662是目前丁布含量最高的品种,其抗虫性与丁布直接相关。农大 368在特定条件下丁布含量突出,但需验证田间抗虫性。京科 968等品种虽未明确丁布数据,但抗虫表现优异,可能依赖丁布或其他机制。实际生产中,建议根据区域需求选择高丁布品种,并结合转基因、混播等技术实现综合防控。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可能进一步提升丁布含量,推动抗虫玉米品种升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