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小叶紫檀和大叶紫檀

小叶紫檀(檀香紫檀)与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的区分需从植物学特征、外观、物理性质及专业鉴定等多维度综合判断。以下为具体方法:
一、植物学与产地差异
- 学名与分类
- 小叶紫檀:学名 Pterocarpus santalinus,属豆科紫檀属,是《红木》国家标准中唯一被认可的紫檀木类。
- 大叶紫檀:学名 Dalbergia louvelii,属豆科黄檀属,归类为黑酸枝木类,并非真正的紫檀。
- 产地
- 小叶紫檀主要产于印度南部,生长周期极长(一圈年轮需 7-8 年),且 “十檀九空”,成材率极低。
- 大叶紫檀原产于非洲马达加斯加,生长速度较快,资源相对丰富。
二、外观特征对比
(1)颜色与纹理
- 小叶紫檀:
- 新切面:橘黄色或浅红色,暴露空气后逐渐氧化为深紫红色,最终形成紫黑色包浆。
- 纹理:细腻致密,常见牛毛纹(S 形或卷曲状导管)和金星(矿物质沉积),局部有水波纹或瘿子纹。
- 底色:均匀深沉,无明显色差。
- 大叶紫檀:
- 新切面:橘红色,氧化后转为深紫或黑褐色,部分呈现咖啡色底色。
- 纹理:粗犷生硬,牛毛纹粗大且直,棕眼稀疏,常伴有红褐色相间的宽条纹,局部可见水波纹但缺乏灵动性。
- 底色:易出现红白相间或黑丝混杂,整体质感干燥。
(2)切面细节
- 白皮与次生质:
- 小叶紫檀去掉外皮后,可见明显的白色次生质层(俗称 “白皮”),而大叶紫檀几乎无次生质,直接呈现心材。
- 导管特征:
- 小叶紫檀的导管充满红色树胶和紫檀素,横切面棕眼小而密集;大叶紫檀的导管颜色深,与木材本色对比明显,横切面棕眼粗而分散。
三、物理性质与气味
- 密度与重量
- 小叶紫檀气干密度为 1.05-1.26 g/cm³,入水即沉;大叶紫檀密度约 0.95 g/cm³,部分密度较低的料会浮于水面。
- 油性与光泽
- 小叶紫檀油性极强,打磨后呈现绸缎般光泽,盘玩易形成包浆;大叶紫檀油性较弱,表面干涩,光泽度差,长期暴露易泛白。
- 气味
- 小叶紫檀新切面有微弱的檀香味,久置后香气消散;大叶紫檀开锯时散发酸香味(类似红酸枝),无檀香气息。
四、简易鉴别方法
- 划痕测试
- 用木材在白纸上划动:小叶紫檀留下橘红色划痕,大叶紫檀为紫红色划痕。
- 酒精溶解
- 取木屑放入酒精中,小叶紫檀会析出紫红色溶液,大叶紫檀无明显反应。
- 荧光反应
- 木屑浸泡水中,小叶紫檀溶液在紫外线下显蓝色荧光,大叶紫檀无此现象。
五、专业鉴定与市场价格
- 显微镜观察
- 小叶紫檀的木射线高度为 4-7 层细胞,导管内充满红色树胶;大叶紫檀木射线高度 6-9 层,导管线色深且稀疏。
- 价格差异
- 小叶紫檀原料价格约为 200 万元 / 吨,大叶紫檀仅 20 万元 / 吨,成品家具价格差距可达 10 倍以上。
六、常见误区与防骗提示
- 名称混淆
- “大叶紫檀” 是市场俗称,实为卢氏黑黄檀,与紫檀属无关。商家可能利用名称误导消费者,需注意查看木材鉴定证书。
- 替代木材
- 血檀、科檀等木材也可能冒充小叶紫檀,需结合密度、气味等综合判断。例如,血檀无檀香味,科檀氧化后易发黄。
- 购买建议
- 选择正规渠道,要求提供《红木》国家标准鉴定证书,或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如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总结对比表
特征 | 小叶紫檀 | 大叶紫檀 |
---|---|---|
学名 | Pterocarpus santalinus | Dalbergia louvelii |
颜色 | 新切面橘黄,氧化后深紫 | 新切面橘红,氧化后深紫或咖啡 |
纹理 | 牛毛纹细腻卷曲,金星明显 | 牛毛纹粗大直顺,棕眼稀疏 |
密度 | 1.05-1.26 g/cm³,沉水 | 0.95 g/cm³,部分浮水 |
气味 | 微弱檀香味 | 酸香味 |
油性 | 极强,光泽如绸缎 | 较弱,表面干涩 |
价格 | 极高(200 万元 / 吨) | 较低(20 万元 / 吨) |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区分小叶紫檀与大叶紫檀。若涉及高价值物品,建议优先选择专业鉴定,避免因外观相似导致误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耐寒耐热的室内植物花卉有哪些
上一篇:凤仙花的茎是木质茎还是草质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