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绿植

雀舌小叶黄杨和小叶黄杨的区别

时间:2025-04-24作者:admin分类:绿植浏览:4评论:0

雀舌小叶黄杨和小叶黄杨的区别

雀舌小叶黄杨与小叶黄杨虽同属黄杨科黄杨属,但在植物学特征、生长习性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七个维度展开详细对比:

一、分类学差异


  1. 小叶黄杨

    • 学名:Buxus sinica var. parvifolia
    • 分类地位:黄杨(Buxus sinica)的变种,属于中国特有的原生种。
    • 分布: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如安徽黄山、浙江龙塘山等,垂直分布于海拔 600-2000 米的山地溪边或灌丛中。

  2. 雀舌黄杨

    • 学名:Buxus bodinieri var. latifolia
    • 分类地位:波氏黄杨(Buxus bodinieri)的变种,部分文献称其为 “细叶黄杨” 或 “匙叶黄杨”。
    • 分布:云贵川、两广、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肃、陕西等地,海拔 400-2700 米的平地或山坡林下。


二、形态特征对比


特征小叶黄杨雀舌黄杨
叶片形状阔椭圆形或阔卵形,长 7-10 毫米,宽 5-7 毫米,先端圆或微凹,侧脉明显凸出。狭卵形或倒卵形,长 2-4 厘米,宽 8-18 毫米,形似雀鸟舌头,先端钝圆或具浅凹口。
叶片质地薄革质,叶面无光或光亮,背面黄绿色。革质,叶面深绿有光泽,背面苍灰色。
树形株高 0.5-1 米,枝条密集,树形紧凑,呈圆球形或卵形。株高 3-4 米,枝条稀疏,树形较松散,自然生长呈伞形。
花果期花期 3 月,果期 5-6 月,蒴果近球形,无毛。花期 2 月,果期 5-8 月,蒴果卵形,宿存花柱直立。

三、生长习性差异


  1. 环境适应性

    • 小叶黄杨:耐寒性强,可耐 - 20℃低温,耐旱、耐盐碱,喜半阴环境,适应多种土壤(pH 5.5-7.5),在北方城市绿化中广泛应用。
    • 雀舌黄杨:稍耐寒(USDA 7-11 区),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但忌强光直射,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南方山区林下常见。

  2. 生长速度

    • 小叶黄杨生长缓慢,年生长量仅几厘米,寿命可达数百年,故有 “千年矮” 之称。
    • 雀舌黄杨生长速度中等,较易成型,但木质较脆,修剪时需避免过度牵拉。


四、园林应用场景


用途小叶黄杨雀舌黄杨
绿篱与地被华北地区主流绿篱植物,耐修剪,可修剪成球形、锥形或几何图案。南方花坛镶边或花境配置,需精细养护,较少用于大型绿篱。
盆景艺术枝条柔韧,适合蟠扎造型,常用于制作中小型盆景,如 “云片式” 造型。叶形独特,常用于微型盆景或山水盆景,需搭配湿润环境。
药用价值茎、叶入药,具止痛、解毒功效,可治牙痛、跌打损伤。根、叶、花入药,清热解毒,主治咳血、疮疡。

五、经济价值与木材特性


  • 小叶黄杨:木材坚硬致密,色泽红润,纹理美观,是雕刻、家具及文房用具的优质材料,市场价值较高。
  • 雀舌黄杨:木材稍软,适合制作手串、木梳等小型工艺品,价格低于小叶黄杨。

六、繁殖与养护要点


  1. 繁殖方法

    • 小叶黄杨:以扦插为主,春季硬枝扦插或夏季嫩枝扦插,成活率高;也可播种繁殖,但种子需沙藏越冬。
    • 雀舌黄杨:扦插或压条繁殖,扦插时需保持高湿度,避免强光直射。

  2. 养护管理

    • 小叶黄杨:粗放管理,耐旱性强,北方冬季需防风防寒。
    • 雀舌黄杨:需定期浇水,夏季遮阴,忌积水,修剪时避免损伤枝条。


七、典型分布区域


  • 小叶黄杨:安徽大别山、黄山,福建武夷山,江西三清山等,多生于溪边岩缝。
  • 雀舌黄杨:贵州、福建、广东等地的山地林下,野生资源丰富。

总结


维度小叶黄杨雀舌黄杨
核心差异耐寒、耐旱,叶片阔椭圆形,北方主流绿篱。喜阴湿,叶片狭卵形,南方盆景首选。
应用场景北方城市绿化、大型绿篱、雕刻用材。南方庭院、微型盆景、药用植物。
养护难度低,适应性强。中,需精细管理。

通过以上对比,可清晰区分两者的特点,便于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种植或应用。例如,北方地区优先选择小叶黄杨作为绿篱,而南方盆景爱好者更青睐雀舌黄杨的独特叶形。

雀舌小叶黄杨和小叶黄杨的区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