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意思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描写杨花(柳絮)的经典词句,其含义可从字面与意境两方面解析:
字面意思
- “似花还似非花”
杨花(柳絮)像花,却又不是真正的花。
- 杨花轻盈似花,却没有花朵的鲜艳形态和芬芳,也不属于传统意义上被观赏的 “花”,故说 “似花非花”,点明其独特的属性 —— 介于花与非花之间,模糊了边界。
- “也无人惜从教坠”
没有人怜惜它,任凭它随风飘落。
- “从教坠” 意为 “任凭(它)坠落”,“从教” 是 “听任、任凭” 的意思。杨花不像桃李之花被人珍爱,落地时无人在意,突出其被忽视、无人怜惜的凄凉处境。
深层意境与情感
-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苏轼借杨花的 “似花非花” 和 “无人惜”,暗喻世间那些看似美好却又卑微、漂泊无依的事物(或人物),如游子、弃妇等。杨花的命运象征着 “不被重视的存在”,暗含对边缘化个体的同情,也隐约透露出词人对自身际遇的感慨(苏轼一生仕途跌宕,常有身世飘零之感)。
- 虚实结合,意境朦胧
开篇即奠定了杨花 “似是而非” 的缥缈特质,为全词营造出空灵、凄美的氛围。“无人惜” 对比传统咏花词中对落花的怜惜(如黛玉葬花),更显杨花的孤独,强化了其 “无根无主” 的漂泊感。
整首词的关联
此句为词的开篇,后续围绕杨花的飘落、形态、归宿展开,如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等,将杨花拟人化,赋予其 “有情有思” 的人性特征,最终以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收束,将杨花与离人泪水融为一体,深化了 “物我交融” 的抒情境界。
综上,这两句既写出杨花的外在特征,又赋予其象征意义,借物抒怀,含蓄地表达了对 “不被珍视的美好” 的叹惋,以及对世间漂泊、孤寂之情的深刻体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二年级的男孩过生日送什么生日礼物
上一篇:还有什么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二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