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具体分析如下:
一、萌发初期(未形成幼苗前):有机物总量减少
- 呼吸作用消耗为主
花生种子(双子叶植物)储存的有机物主要是脂肪(占比约 40%-50%),其次是蛋白质和少量糖类。萌发时,种子吸水后激活酶的活性,脂肪酶、淀粉酶等将储存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如脂肪酸、甘油转化为糖类),供胚根、胚芽生长。
- 此阶段无光合作用,胚的生长完全依赖种子储存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有氧 / 无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导致有机物总量持续减少。
- 虽然脂肪转化为糖类时可能伴随有机物种类的变化(如脂肪→葡萄糖),但总质量因呼吸作用消耗(以 CO₂形式散失)而下降。
- 合成代谢的消耗
细胞分裂、分化及细胞器构建需要合成新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这些物质的原料均来自种子储存的有机物分解产物,进一步加剧了有机物总量的减少。
二、幼苗形成后(子叶出土并展开):有机物总量开始增加
当幼苗的子叶或真叶展开并暴露于光照下,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此时:
-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超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由减转增。
- 花生种子的子叶通常出土,兼具储存养分(初期)和光合作用(后期)的功能,随着光合能力增强,幼苗进入自养阶段,有机物含量逐渐积累。
关键总结
- 萌发过程中(从吸水到幼苗光合前):有机物总量减少,原因是呼吸作用消耗储存的脂肪、蛋白质等,且无光合作用补充。
- 幼苗开始光合作用后:有机物总量增加,光合产物超过呼吸消耗,进入净积累阶段。
特殊注意:若题目仅讨论 “种子萌发过程”(通常指从休眠到幼苗出土前),则重点回答有机物总量减少,且种类可能因分解转化而变化(如脂肪→糖类),但总质量因呼吸散失而下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