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时间:2025-04-21作者:admin分类:资讯浏览:2评论:0

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同时满足外在环境条件和内在生理条件,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外在条件(环境因素)


  1. 充足的水分

    • 作用:种子吸水后,种皮软化破裂,激活胚内的酶(如淀粉酶、蛋白酶),促进储存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水解为可利用的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同时使胚细胞膨胀,启动细胞分裂和生长。
    • 必要性:所有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缺水时代谢停滞,无法萌发。

  2. 适宜的温度

    • 作用: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调控代谢速率。不同植物种子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小麦 15-20℃,玉米 25-30℃),但通常需在 0-40℃范围内,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萌发。
    • 温度范围:包括最低、最适、最高温度,多数种子在温暖季节萌发,低温需层积处理(如某些林木种子)。

  3. 充足的氧气

    • 作用:种子萌发时需通过有氧呼吸提供能量,分解有机物产生 ATP,支持胚的生长。
    • 缺氧影响: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有毒物质,导致胚腐烂(如水淹环境下种子易烂种)。

  4. 特定的光照条件(部分种子必需)

    • 需光种子:如莴苣、烟草等,萌发需要光照(红光促进,远红光抑制),受光敏色素调控。
    • 嫌光种子:如茄子、番茄等,萌发受光照抑制,需黑暗条件。
    • 中性种子:多数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如小麦、大豆。


二、内在条件(种子自身因素)


  1. 完整且有活力的胚

    • 结构要求: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必须完整无损,若胚被虫蛀或机械损伤,则无法萌发。
    • 生理活性:胚细胞需保持生命力,长期储存或高温、低温处理可能导致胚死亡(如陈种子发芽率低)。

  2. 解除休眠状态

    • 休眠原因

      • 种皮障碍:种皮坚硬(如莲子)或不透水、不透气,阻碍吸水和气体交换。
      • 胚未成熟:某些种子(如银杏)收获时胚尚未发育完全,需后熟过程。
      • 抑制物质存在:果肉、种皮或胚内含有脱落酸(ABA)等抑制萌发的物质(如苹果种子)。

    • 解除方式:通过低温层积、光照、化学处理(如赤霉素 GA 打破休眠)或自然磨损种皮。

  3. 充足的营养储备

    • 储存部位:种子需含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储存在子叶(双子叶植物,如大豆)或胚乳(单子叶植物,如玉米)中,为萌发初期提供能量和物质。
    • 营养不足:若种子干瘪或储存物质被消耗(如虫蛀),会导致萌发后幼苗瘦弱甚至死亡。


总结


种子萌发是内外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条件通过调控代谢和环境信号触发萌发过程,内在条件确保种子具备萌发的结构和生理基础。农业生产中,常通过浸种(补水)、控制温度、松土(供氧)及破除休眠(如沙藏处理)等措施提高发芽率。

种子萌发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