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花卉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04-20作者:admin分类:花卉浏览:2评论:0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是什么意思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是庄子与惠子对话中的内容,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原文语境


惠子对庄子说:“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回应时提到:“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注:“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虽未直接对应原文,但其结构和逻辑与 “五石之瓠”(能容纳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一致,应是对同类寓言的概括。)

逐词解析


  1. 树之成

    • “树”: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 “种植、栽培”。
    • “之”:代词,代指所种植的植物(如葫芦、大树等)。
    • “成”:长成、成熟。

  2. 实五石

    • “实”:此处为名词,指果实的容量(或果实本身的体积)。
    • “五石”:“石” 是古代容量单位(一石≈10 斗,约合现代 120 斤),“五石” 形容果实巨大,容量极大。


字面意思


“我种植它,待它长成后,结出的果实(或容纳的容量)可达五石之多。”

深层寓意


庄子借 “大瓠”“大树” 等意象,表达对世俗功利视角的批判:

  1. 物尽其用,不拘常规
    惠子认为 “五石之瓠” 因太大而无用(装水太重、做瓢太浅),但庄子指出,若将其作为 “浮具”(绑在身上渡河),反能发挥巨大价值。同理,“实五石” 的大树看似 “不中绳墨”,却可作为天然庇荫,不必局限于 “做建材” 的常规用途。

  2. 超越世俗标准,发现独特价值
    世俗常以 “实用”“规矩” 衡量事物,却忽视了 “无用之用”。庄子主张突破固有思维,从更广阔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价值(如精神自由、自然顺应)。


总结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表面描述种植出超大果实的现象,实则是庄子寓言的一部分,旨在说明:事物的价值不在于世俗定义的 “有用”,而在于能否突破局限,发现其独特的意义。这一思想贯穿《逍遥游》,强调超越功利、顺应自然的逍遥境界。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是什么意思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