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

百合花中如何塑造小通讯员的形象

时间:2025-04-20作者:admin分类:资讯浏览:3评论:0

在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讯员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富有层次感的性格刻画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被塑造得真实而鲜活。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外貌与举止:羞涩质朴的年轻战士


小说开篇通过 “我” 的视角,以外貌细节展现小通讯员的青涩:

  • 外貌描写:“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额头上亮晶晶的,是汗。” 这些描写突出了他的年轻、质朴,甚至带点笨拙的可爱。
  • 动作与神态:他带路时 “总是缩着脖子”“好像怕碰着什么”,与 “我” 交谈时 “脸红得像个关公”“半晌才低下了头”,面对女性时的羞涩、局促,既符合刚入伍的农村青年形象,也暗示了他未经世事的纯真。

二、语言与行动:矛盾中见成长与担当


小通讯员的语言和行为充满性格矛盾,展现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 借被子时的笨拙与坚持:他因害羞而 “说话变得结结巴巴”,借被子失败后 “固执地” 要 “自己去动员”,既显笨拙又透出军人的责任感。当发现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时,他 “好像触着了一条蛇” 般缩回手,对女性的避讳与淳朴跃然纸上。
  • 对战友的关怀:战斗前他 “解下干粮袋,掏出两个馒头” 塞给 “我”,牺牲前仍惦记着保护伤员,临终未说完的话更显其未竟的责任感。这些细节让人物在羞涩之外,展现出军人的担当。

三、象征与对比:百合花般纯洁的灵魂


小说通过象征手法人物对比深化其形象:

  • “百合花” 被子的隐喻:新媳妇执意用绣着百合花的被子为小通讯员入殓,百合花象征着他纯洁、美好的心灵 —— 未经世俗浸染,如花朵般干净、坚韧。被子从 “借而不得” 到 “最终覆盖”,完成了对他精神的礼赞。
  • 与新媳妇的互动对比:新媳妇的温柔、主动与他的羞涩、被动形成对比,凸显他的单纯。例如,他牺牲后,新媳妇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以女性的细腻反衬他的英年早逝,让悲剧更具感染力。

四、留白与侧面描写:未完成的成长遗憾


作者刻意保留了小通讯员的背景留白(如未提及家庭、入伍原因),却通过他人视角(“我” 和新媳妇)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他的鲜活:

  • 他的 “不善言辞” 与 “默默行动” 形成反差,如离开时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暗示了他对美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与残酷的战争形成悲壮对照。
  • 牺牲后,“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未补的破洞既是新媳妇的遗憾,也象征着他未完成的成长,让人物更具悲剧美感。

总结:平凡中的英雄主义


小通讯员的形象突破了传统英雄叙事,他不是高大完美的战士,而是一个带着羞涩、笨拙的 “普通人”。作者通过细节的堆砌、性格的矛盾、象征的运用,让这个年轻战士的纯真、善良与责任感自然流露,最终在牺牲中完成了从 “男孩” 到 “军人” 的蜕变。他的形象之所以动人,正因他是 “战争中的普通人”,用平凡的举动诠释了英雄的本质 —— 在职责面前的坚守,在生命面前的温柔。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