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木业

中麦578小麦品种哪里生产的

时间:2025-04-20作者:admin分类:木业浏览:2评论:0

中麦 578 小麦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棉花研究所合作选育而成,是我国首个同时通过黄淮南片、黄淮北片两大主产麦区国家审定及新疆南疆审定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其生产区域覆盖全国 8 个小麦主产省区,具体分布及特点如下:

一、核心生产区域


  1. 黄淮冬麦区南片

    • 河南:作为全国小麦第一大省,河南是中麦 578 的主要推广区之一。2024 年,该品种在河南平舆县推广面积达 15 万亩,平均亩产 600 公斤,较当地普通品种增产 34%。
    • 安徽: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是中麦 578 的重点种植区域,2024 年订单收购量显著增长,益海嘉里等企业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了优质麦收购协议。
    • 江苏: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高中水肥地块是其适宜种植区,2024 年夏收面积居全国前列。
    • 陕西:关中平原灌区(如西安、渭南、咸阳等地)是中麦 578 的传统种植区,2023 年在武功县金沙河种植基地的实测亩产超过 700 公斤。

  2. 黄淮冬麦区北片

    • 山东:作为小麦主产省,中麦 578 在鲁西南、鲁北等地表现优异,2024 年订单收购量达 102 万吨,为当地麦农增收约 2 亿元。
    • 河北:邢台、邯郸等地将其列为 “吨半粮” 建设的首选品种,2024 年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 701.1 公斤。
    • 山西:运城市董村农场等区域通过规模化种植,实现了高产与优质的平衡。

  3. 新疆南疆麦区

    • 2024 年,新疆英吉沙县千亩示范田实收测产平均亩产 609.1 公斤,较当地品种增产显著。该品种在南疆的早熟特性(比当地主栽品种早熟 5-7 天)有效规避了干热风风险,已成为新疆优质麦产业化的重要品种。


二、品种特性与适应性


  1. 抗逆性突出

    • 中麦 578 兼具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特性,在黄淮麦区连续多年未出现大面积病害爆发。
    • 冬季抗寒性强,春季耐低温霜冻,2023 年春季黄淮麦区遭遇倒春寒,该品种结实率仍保持在 85% 以上,显著高于普通品种。

  2. 品质优势

    • 面粉蛋白质含量 14.5%-15.2%,湿面筋含量 32%-34%,稳定时间 15-20 分钟,面包体积达 850 立方厘米,品质与进口加拿大优质麦相当。
    • 2019 年全国小麦品质鉴评中,中麦 578 位列第一,2024 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导品种,连续三年入选国家级推广目录。

  3. 产量表现

    • 一般亩产 600-650 公斤,高产田块可达 700 公斤以上。2024 年在河北邢台万亩区和新疆喀什千亩方的实收测产分别达到 701.1 公斤和 609.1 公斤,创区域高产纪录。


三、产业化推广


  1. 订单农业模式

    • 中麦 578 采用 “科研单位 + 种业企业 + 合作社 + 面业集团” 的产业化模式,2024 年全国订单收购量突破 102 万吨,每公斤收购价较普通小麦高 0.15-0.2 元,直接助力麦农增收 2 亿元。
    • 合作企业包括五得利、益海嘉里、金沙河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闭环。

  2. 区域扩展

    • 2024 年,该品种在新疆的种植面积较 2022 年增长 3 倍,南疆喀什、和田等地的规模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
    • 在黄淮麦区,其推广范围从核心区向边缘地带延伸,如河南信阳、江苏淮南等稻茬麦区也开始试种。


四、典型案例


  1. 新疆英吉沙县

    • 2024 年,新疆农业科学院在英吉沙县实施 “中麦 578 单产提升千亩示范” 项目,通过机械化种植和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亩产 609.1 公斤,较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18%。

  2. 河南平舆县

    • 自 2020 年引入中麦 578 以来,种植面积从 1 万亩扩大至 15 万亩,带动当地优质麦产业化发展,农民亩均增收 200 元以上。


五、最新动态


截至 2025 年 1 月,中麦 578 的全国夏收面积达 942 万亩,居全国小麦品种第四位。其在新疆的推广速度加快,2024 年南疆种植面积突破 50 万亩,成为当地调整种植结构、提升粮食附加值的重要抓手。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区域种植技术或种子供应信息,可联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或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