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绿植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时间:2025-04-19作者:admin分类:绿植浏览:2评论:0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是佛教禅宗北宗创始人神秀禅师所作的偈语,出自《六祖坛经》。以下从背景、含义、思想内涵及与慧能偈对比四个方面展开解析:

一、创作背景


此偈作于唐代,五祖弘忍为选拔衣钵传人,命弟子各作一偈以显心性。神秀作为当时上座弟子,在廊壁题下此偈,阐述其修行理念。虽未被弘忍认可为最高境界(后慧能作 “菩提本无树” 偈更得真传),但仍被视为北宗 “渐修” 思想的核心表达。

二、诗句含义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 以 “菩提树”(佛陀成道之树,象征觉悟本体)比喻人的身体,强调色身是修行的载体;
    • “明镜台” 比喻心性,明镜本净,却易被尘埃(烦恼、妄念)遮蔽,需通过修行保持澄明。

  2.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 主张通过持续的修持(如坐禅、持戒、行善等),不断清除内心的杂念与执着,如同擦拭明镜般维护心性的洁净。


三、思想内涵


  • 渐修观:认为修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依靠长期的自律与精进,逐步断除烦恼、显发佛性。
  • 二元对立思维:承认 “尘埃”(烦恼)与 “明镜”(清净心)的对立,强调通过 “拂拭”(修行方法)实现净化,属于 “有修有证” 的渐教思想。

四、与慧能偈的对比


神秀的 “渐修” 偈与慧能的 “顿悟” 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形成鲜明对照:

  • 神秀:立足现实,强调修行的必要性,适合普通人循序渐进;
  • 慧能:直指心性本源,认为众生本具佛性,无需外求,烦恼本质是空,顿悟即可见性成佛。
    二者并非对立,而是针对不同根器的修行路径:神秀重 “修”,慧能重 “悟”,共同构成禅宗丰富的修行体系。

总结


神秀此偈虽未达 “本来无一物” 的究竟境界,却因其贴近凡人修行的现实性,成为后世强调 “日常修持” 的重要依据,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觉察,以精进之心面对烦恼,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