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种子的萌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结构的协同作用。以下是与种子萌发直接相关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一、胚(核心结构)
胚是种子中最关键的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包含以下结构:
- 胚根
- 作用: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主根,是种子萌发的标志性结构之一。
- 过程:吸收水分后,胚根细胞迅速分裂伸长,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建立根系以吸收水分和养分。
- 胚芽
- 作用:发育成茎和叶的原始体,是地上部分的起点。
- 过程:在胚根形成后,胚芽向上生长,最终突破地表,展开幼叶进行光合作用。
- 胚轴
- 作用:连接胚根和胚芽,萌发时伸长,将胚芽顶出土面(如双子叶植物的 “子叶出土” 现象)。
- 分类:上胚轴(胚芽至子叶节)和下胚轴(子叶节至胚根),不同植物的伸长部位不同(如豆类下胚轴伸长,玉米上胚轴伸长)。
- 子叶
- 作用: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因植物种类而异)。
- 类型:
- 双子叶植物(如大豆、菜豆):子叶肥厚,储存淀粉、蛋白质等养分,供胚萌发时消耗。
- 单子叶植物(如玉米、小麦):子叶较薄,主要吸收胚乳中的养分并转运给胚。
二、胚乳(部分种子具有)
- 作用:储存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为胚的萌发提供能量和原料。
- 存在范围:单子叶植物(如玉米、水稻)和部分双子叶植物(如蓖麻)具有胚乳,多数双子叶植物(如大豆)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营养储存在子叶中。
三、种皮(辅助结构)
- 作用:保护胚和胚乳,同时具有一定的透性(吸水、透气)。
- 关键特性:
- 需吸水软化,使胚根能够突破(如豆类种皮吸水膨胀破裂)。
- 部分种子的种皮含抑制萌发的物质(如脱落酸),需通过层积处理、机械损伤或化学处理破除休眠。
四、其他相关结构(特殊情况)
- 胚的完整性:若胚受损(如虫蛀、机械损伤),种子无法萌发,是萌发的前提条件。
- 糊粉层(单子叶植物胚乳外围):分泌水解酶(如淀粉酶),分解胚乳中的淀粉为葡萄糖,供胚利用(如小麦种子萌发时)。
总结
种子萌发的核心依赖 胚的完整性(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和 营养储备结构(子叶或胚乳),种皮的透性和保护作用为萌发提供外部条件。各结构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从休眠种子到幼苗的转变:胚根建立根系,胚芽发育地上部分,子叶 / 胚乳提供能量,种皮调控物质交换。这些结构的协同作用是种子萌发的生物学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钢琴伴奏
上一篇:百合花茹志鹃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