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以枇杷树结尾有什么好处

《项脊轩志》以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结尾,堪称神来之笔,其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物抒情,含蓄深婉
归有光擅长以平淡之笔写深情,结尾的枇杷树是典型的 “意象抒情”。树是妻子 “手植”,承载着对亡妻的直接回忆;“亭亭如盖” 的茂盛姿态与 “吾妻死之年” 形成时间对比,树的生长象征时光流逝,而人的消逝成为永恒的遗憾。这种 “不直言悲而悲自深” 的手法,比直白的抒情更具感染力,让思念在景物的静默中自然流淌,符合中国传统文学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审美追求。
二、以小见大,凝聚全篇情感
全文围绕项脊轩的变迁,串联起对母亲、祖母、妻子三代人的回忆,结尾聚焦于 “枇杷树” 这一微小物象,将分散的情感线索收束到对亡妻的追忆上,同时又暗含对家族兴衰、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 “以细节收束全篇” 的写法,让宏大的生命体验落于具体可感的事物,既避免了空泛,又使情感更加真实厚重。树的存在成为贯穿过去与现在的纽带,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时光、生命的深沉思考。
三、画面定格,余韵悠长
结尾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画面: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下,是物是人非的孤寂。这种 “定格化” 的场景描写,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具体的视觉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凝视树影时的静默与怅惘。画面的静止与时光的流动形成张力,留白处尽是未说出口的思念,使文章在含蓄中蕴含磅礴的情感力量,达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境界。
四、结构圆合,深化主题
全文始于项脊轩的 “旧貌”,历经修缮、人事变迁,最终以树的 “新貌” 作结,形成时空上的循环。枇杷树既是对前文 “多可喜,亦多可悲” 的呼应,也让 “轩” 的意象从单纯的居所升华为情感的载体。树的生长见证了家族的兴衰、亲人的离去,使 “项脊轩” 成为承载记忆的精神符号,结尾的点题让文章结构更完整,主题更深刻。
总结
以枇杷树结尾,是归有光 “于无声处听惊雷” 的写作智慧。他避开了直接的悲叹,而是通过日常物象的细节描写,让思念、遗憾、时光的重量自然沉淀,使文章兼具平淡之美与深沉之力。这种 “以景语作情语” 的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散文抒情的典范,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

上一篇:男生送女生蓝色妖姬代表什么意思
上一篇:香槟玫瑰适合配什么颜色的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