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尚叁大唐木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绿植

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

时间:2025-04-18作者:admin分类:绿植浏览:3评论:0

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

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简称 “水野中心”)是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成立于 2016 年,位于崇明区,是长江口生态保护的核心机构之一。其主要职责包括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尤其在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保护方面成效显著。

一、核心职能与特色工作


  1. 濒危物种保护
    水野中心是上海市唯一的官方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单位,承担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珍稀物种的抢救救护、人工繁育和放流任务。2024 年 10 月,该中心成功实现中华鲟人工繁殖,孵出近 5000 尾幼苗,填补了长江下游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空白。截至 2023 年底,累计放流中华鲟、松江鲈等珍稀物种 85 万余尾,底播底栖生物 300 余吨。
    此外,中心通过无人机巡航、环境 DNA 监测等技术,持续追踪长江江豚种群动态。2023 年监测到江豚目击次数从 2022 年的 13 头次跃升至 81 头次,东风西沙、青草沙等水域已形成稳定的栖息地。

  2. 生态修复与资源监测
    中心构建了长江口 126 个监测站点,年均开展 200 余航次监测,采集水文、水质、生物数据 2 万余个。其主导的海洋牧场建设、退化栖息地重建等项目,有效改善了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例如,长江刀鱼监测显示,2023 年刀鱼洄游至洞庭湖水域,种群结构逐步恢复,小型化现象得到遏制。

  3. 科研创新与国际合作
    中心与上海海洋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等机构共建 “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研发无人船监测平台、声学监测设备等技术,提升长江口生态系统研究能力。同时,参与联合国 “海洋十年” 计划和国际蓝碳生态系统培训项目,推动全球滨海生态保护合作。


二、科普教育与公众参与


  1. 中华鲟梦园科普基地
    该基地是中国水产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年均接待 5000 余人次,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普及长江生态知识。基地还参与《崇明区科普基地参观护照》项目,市民可预约参观,近距离了解中华鲟保育过程。

  2. 主题活动与宣传
    结合 “中华鲟保护日”“全国水生生物保护宣传月” 等节点,中心举办增殖放流、科普讲座、巡回展览等活动。例如,2023 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中,放流中华鲟 6 尾、胭脂鱼 3.7 万尾,并通过媒体直播向公众传递保护理念。


三、最新动态与挑战


  1. 中华鲟保护基地二期
    该项目于 2023 年底基本建成,建筑面积 4 万平方米,包含 3 个主体馆,将与一期联动打造珍稀物种保育、生态修复、科普教育等五大平台,为长江旗舰物种保护提供硬件支持。

  2. 巡察整改与能力提升
    2025 年 1 月,市农业农村委巡察组反馈中心存在内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中心已启动整改,包括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完善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等,以提升长江大保护的战略支撑能力。


四、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水野中心的工作得到国际认可,其中华鲟梦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入选最高人民法院 “环境资源审判十年成果展示”,成为全国 10 个示范性保护基地之一。未来,中心将聚焦长江口生态修复、濒危物种繁育技术攻关,并通过开放合作、科普创新,推动公众参与长江大保护,为全球河流生态治理提供 “上海方案”。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项目或参与保护行动,可访问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官网或关注 “上海水生野保” 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