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戏的意思没有牵牛花课文

“老把戏” 在叶圣陶的散文《牵牛花》中并非指常规意义上的 “陈旧伎俩”,而是被赋予了特定的语境含义,与牵牛花的生长特性紧密相关。结合课文内容和词语的常规用法,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深入解析:
一、“老把戏” 在《牵牛花》中的具体所指
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牵牛花藤蔓的生长过程时写道:
“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
这里的 “老把戏” 特指牵牛花藤蔓因重力倒垂后,嫩条再次仰头向上攀爬的现象。这种 “倒垂 — 仰起 — 纠缠” 的循环生长模式,被作者比作反复上演的 “把戏”,既形象地表现了牵牛花生命力的顽强,也流露出对其 “主动意识” 的拟人化调侃。
二、词语的修辞与情感表达
- 拟人化手法:
“把戏” 一词通常带有贬义,指欺骗性的花招(如 “耍把戏”)。但在文中,作者将其用于牵牛花,赋予植物以人的行为特征(如 “演那老把戏”),使藤蔓的生长过程充满趣味性,隐含着对牵牛花的疼爱与欣赏。 - 比喻与动态描写:
- “蛇头一般仰起”:用蛇的灵动比喻嫩条的快速生长,突出其生命力的旺盛。
- “重演”:强调生长过程的重复性,暗示牵牛花 “屡败屡战” 的韧性。
这些修辞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植物生长图景,展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腻与语言的表现力。
三、“老把戏” 的双重含义对比
常规含义 | 课文语境含义 |
---|---|
贬义,指陈旧、重复的欺骗手段 | 中性偏褒,描述植物自然生长的循环模式 |
例:“他又在用老把戏骗人” | 例:“牵牛花的藤蔓重演那老把戏” |
情感色彩:批判、讽刺 | 情感色彩:欣赏、赞叹 |
这种语义的 “错位” 体现了文学语言的灵活性。作者通过赋予词语新的语境意义,既准确传达了观察到的现象,又为文章增添了趣味性和深度。
四、延伸思考:《牵牛花》的主题与 “老把戏” 的象征意义
课文通过描写牵牛花的生长,表达了对 “生之力” 的敬畏。藤蔓 “倒垂 — 仰起” 的 “老把戏”,实际上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不屈:
- 挫折与重生:藤蔓因重量倒垂是生长中的挫折,但嫩条的再次仰起则象征着生命的自我修复与突破。
- 自然规律的启示:这种循环模式揭示了 “向上生长” 是植物的本能,也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作者叶圣陶曾说:“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 通过观察牵牛花的 “老把戏”,他不仅获得了审美愉悦,更领悟到生命的力量与哲理。
总结
- 词义澄清:在《牵牛花》中,“老把戏” 并非贬义,而是中性词,描述牵牛花藤蔓的生长特性。
- 修辞分析:拟人化手法赋予词语新意,表达作者对植物的喜爱与赞叹。
- 主题关联:“老把戏” 象征生命的韧性与自然规律,深化了课文的思想内涵。
若需进一步理解,可结合课文中 “生之力” 的论述(如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体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抗旱耐高温的玉米品种有哪些
上一篇:一斤百日草种子可以种几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