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生植物种植大赛
北京市中小学生植物种植大赛(现更名为 “北京市学生植物栽培大赛”)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少年宫(北京教学植物园)承办的品牌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植物种植实践深化劳动教育与科学探究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责任感和生态意识。以下是 2025 年赛事的核心信息与参与指南:
一、赛事概况与创新亮点
- 历史与规模
大赛自 2000 年创办以来已举办 25 届,2024 年吸引了全市 1272 所学校、近 38 万名学生参与,覆盖北京及京外 14 个省市,累计参与人数突破百万。2025 年首次更名为 “北京市学生植物栽培大赛”,并将大学生纳入参赛群体,推进全学段劳动教育。
- 活动周期与阶段
- 3 月:启动报名与培训,通过线上平台发放 “阳光种植盒”(含种子、智能工具包及数字指导手册)。
- 4-9 月:学生自主选择种植地点(学校或家庭),完成植物从播种到结果的全周期管理,通过官方平台(sjhd.bjssng.cn)上传观察记录。
- 10 月:市级评选,11 月举办总结展示活动。
- 种植内容与规则
- 植物选择:从鸡蛋茄、矮番茄、五彩观赏椒等 7 种指定植物中任选 1 种,或选择其他能在 3 个月内完成生长周期的植物(如月季扦插)。
- 记录要求:需按阶段上传文字、图片,包括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关键节点,记录内容需真实反映种植过程与个人感悟。
- 数字化升级:2025 年引入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实践数据的动态分析与精准服务。
二、参与方式与资源支持
- 报名流程
- 时间:2025 年报名截止至 4 月 30 日 21 时,逾期不可补报。
- 渠道:登录 “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sjhd.bjssng.cn),使用教育 ID 注册并选择种植植物,确认报名信息。
- 学校角色:部分学校可能统一组织报名,建议提前与班主任或科技老师沟通。
- 官方资源支持
- 阳光种植盒:启动仪式上向学生代表赠送,内含精选种子、智能工具包及二维码数字指导手册,融合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元素。
- 专家指导:中科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等机构提供种植讲座,解答病虫害防治、施肥技巧等问题。
- 课程资源:平台提供《植物的生存 “智慧”》等科普课程,支持跨学科学习(如生物、劳动、美术)。
三、评分标准与奖项设置
- 评审维度
- 种植成果:植物生长状态、病虫害防治效果、果实产量等。
- 科学探究: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如生长周期数据、实验对比)、问题解决能力(如自主学习养护知识)。
- 成果展示:自然笔记、摄影作品、故事讲述等多元化成果的创意与表达。
- 奖项类型
- 个人奖项:设科学探究奖、最佳展示奖、环保卫士奖等,2023 年 3 万余名学生获奖。
- 团体奖项:优秀组织奖、特色实践奖,表彰学校在课程融合与活动创新中的贡献。
- 特别荣誉:2025 年试点 “我的栽培故事” 讲述活动,优秀作品将在市级展示中分享。
四、往届案例与教育价值
- 典型成果
-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学生通过 “学校 + 家庭” 双轨种植,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并制作自然笔记,32 人次获奖。
- 通州区运河中学:以种植七彩凤仙花为载体,通过心理情景剧、花盆设计等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与生命敬畏意识。
- 教育意义
- 五育融合:将劳动实践与科学探究、艺术创作、心理健康结合,如通过植物观察提升专注力,以自然笔记锻炼审美能力。
- 跨学科学习:北京中学通过 “种植园里的架” 等课程,引导学生用研究报告、绘本故事等形式展示成果,构建知识体系。
五、官方渠道与咨询方式
- 官网: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管理服务平台(sjhd.bjssng.cn),可查询赛事通知、下载指导手册。
- 联系方式:北京市少年宫(北京教学植物园),电话:010-67163322(工作日 9:00-17:00)。
- 公众号:“北京市少年宫”“北京教学植物园”,获取最新动态与培训资源。
六、参与建议
- 时间管理:种植周期约 6 个月,建议制定月度计划,标注关键节点(如播种、移栽、授粉)。
- 记录技巧:使用表格或日志模板,记录每日光照、浇水、施肥等数据,拍摄对比照片(如不同生长阶段的植株特写)。
- 创新实践:尝试 “种植 +” 模式,如结合数学统计生长曲线、用编程控制智能花盆温湿度。
- 家校协作:家长可协助解决技术难题(如土壤调配、病虫害识别),但需避免代劳,确保学生主导种植过程。
通过参与北京市学生植物栽培大赛,学生不仅能掌握植物生长规律与劳动技能,更能在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责任感与生态文明意识,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看病人买什么鲜花比较好女士
上一篇:hellokitty永生花